- A+
港股在踏入2021年走势仍有不俗表现,虽然美股开局一般,但对港股似乎又影响不大,强势股则继续创新高。
恒指期货去年表现可算大落后,今年当然值得有所盼望,但严格上不少股份去年升幅相当惊人,成份股中便有两只药明生物(101.9, -1.30, -1.26%)(02269)及小米(01810)升幅超过2倍!录得如此大升幅也实在相当少见。
而升幅排名第10之申洲国际(151, 0.60, 0.40%)(02313)升幅亦达到35.82%。相比之下,最差表现之三只成份股跌幅均超过4成,所以如果去年“押错注”的话,回报可以差天共地。
而这种“强者越强、弱者越弱”的情况相信仍会延续一段时间,所谓“升市莫估顶”,派对依然持续下,持货之投资者不妨继续“放纸鸢”。不过弱势股却暂不宜捞底,当中包括中资电讯三宝。
所谓“人弃我取”,那今次是否一个入市机会?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。
纯以股价角度看,恐怕仍会持续受压,所以不少基金或投资者将在年内被逼沽货,中移动股价反弹在这段期间跌幅显著,正是反映此一因素。不过周一(4/1/2020)所见北水开始大手吸纳,相信会稍为舒缓沽压,但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股价仍较难翻身。
若从业务作分析,中移动99%业务集中内地,制裁对其发展不见得会有很大冲击,当然本业缺乏卖点是事实,但要维持高股息率(超过6厘)应该不难,何况末来当5G发展至成熟阶段,电讯营运商仍有望“苦尽甘来”,所以长线投资者若纯以收息角度及未来一至两年无视股价表现,逢低吸纳亦未尝不可,但却可能会错失更多投资机会,就正如上文提到的“押错注”情况一样。
所以,已经持货之投资者,并不赞成于现水平沽货离场止蚀,至于想捞底的话亦不宜太心急,始终现时仍面对相当多不确定性,执笔之时又有消息指纽交所可能又再改变主意重新出招,所以不妨再加以观察再作部署。